李宁超轻13篮球鞋评测_李宁篮球鞋超轻系列
李宁超轻18是李宁跑鞋里最具历史的鞋型,每一年升级的超轻系列产品不一定采用了李宁最高技术的那种科技,但是的确是最实实在在的典范之作。说它最能象征李宁跑鞋,不算过分,下面我就给大家详细测评一下李宁超轻18。
1、鞋面和鞋身:依然极尽轻量和清凉透气
李宁的鞋面技术已经很成熟了。
从超轻11开始鞋面出现cool shell温控科技、到超轻13的Mono纱、再到超轻17开始的纱架贾卡超轻系列,无疑是李宁最透气清凉的跑鞋。
对比超轻和其它跑鞋,穿过的人应该有这种感觉,超轻的清凉感是非常非常直观的。
所以超轻系列可能是最适合夏季的跑鞋之一,超轻18也延续了这种特质。
主观上,这种清凉透气感,是超轻系列除了轻之外,最大的亮点。
当然你很难要求一双鞋重量轻、鞋面单薄的同时,包裹性和支撑性也非常出色,这也是超轻系列的一个难点。
所以超轻系列历代鞋面的设计语言/风格变动很大,加入很多编织方式/剪裁结构去弥补鞋面的包裹和支撑。
具体看看超轻18的鞋面设计:
鞋头外侧(小拇趾部位)、足弓内侧各有一个弧形压胶,提升外侧的支撑性;
外侧鞋身、包括鞋面的前侧有多条细纹压胶,同样为提升支撑性;
鞋带孔处延续至后跟的压胶,是整个鞋身/鞋面最稳固的部分,连同鞋带撑起了鞋舌;
超轻18的后跟不能算特别坚固的那种,不过用力按压,依然比较难压形变(尤其是后侧上下按压);
轻量意味着更少的面料+更简单的裁剪拼贴,又要保证透气性,因而超轻18的鞋面光论支撑性,其实不弱,但这种设计并没有太多弹性这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,买超轻18,买大不买小,能试穿一定要试穿。
关于超轻18的鞋面,穿着时特别需要注意的
超轻18的鞋舌是大网眼的单层透气网布,整片鞋舌面积巨大,鞋带并非那种快速系带系统(直接拉鞋带就能收紧),这就让超轻18在穿着时,需要花点时间去调节鞋舌的位置,以及每一处鞋带/鞋带孔的松紧;
这种设计的利弊在于,透气性很好,鞋带(尤其是每一个鞋带孔部位)不会在长时间奔跑中出现松紧度变化;但不花点时间调整,就容易出现压脚背的情况,鞋带会像直接绑住鞋面一样,加上本身鞋舌并没有弹性海绵,这种压迫就很难受(尤其是18标的部位);
所以切记,上脚时花点时间,抚平鞋舌,保证一定的系带空间。
(超轻18的鞋带系法,会让鞋面几乎完全贴合住脚背,加上鞋舌本身没有弹性,鞋面也更偏硬支撑感,如果系太紧就容易压迫脚背,尤其是「18」的这个部位)
(超轻18鞋舌硕大,在穿着时需有意识的多调整鞋舌位置,才能避免堆叠压脚背)
2、中底性能:更多些缓震
最近几点超轻系列的中底,超轻14和15用的云lite、超轻16和17用的lightfoam、到了超轻18换成了这两年李宁最强的中底材质,超临界发泡工艺制作的。
(有着远比一般材质更轻的密度和回弹程度,因而中底也能做得更厚,以实现更好的缓震/回弹同时,又不增加额外重量)
基于超临界颗粒发泡制成,最早用在顶级跑鞋(比如竞速跑鞋飞电、慢跑鞋绝影)和篮球鞋(驭帅、WOW系列)上的,基于Pebax(嵌段聚醚酞胺聚合物)发泡,是当下回弹性能最好的中底材质之一。
同为peba系,相比nike的zoom x泡棉、锐步的Floatride等,最大的特性是在保证回弹性能的同时,耐久度和抗撕裂性上有明显加强。
(从左到右依次为,飞电,绝影,飞电2.0 Elite,超轻18。
四双都用了作为中底材质,但超轻的与它们又不太一样,同为超临界发泡技术,基础材质不同)
而如今逐渐应用到慢跑/训练鞋款中的,比如最新的超轻18和烈骏5,同样是超临界珠粒发泡工艺,不过配方和调教不同了,可以视为另一种调教的
不管是飞电绝影系列的还是烈骏超轻的,都有非常出色的重量(密度都能低于0.14g/cm?),这也保证了在增大体积(更厚的中底)同时,重量轻盈;
主观的穿着感受,超轻18的硬度可能较竞速鞋款的更低一些,在脚感上也会有更明显的缓震感,更软一些;
(以及,超轻18很低调的将印在了后跟内侧上)
超轻18虽然没用绝影那种弜结构,但中底的古琴镂空设计,在落地瞬间也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形变。
这同样提供了一定的额外缓震感;
区别飞电的外底(中前掌几乎是整片耐磨橡胶),超轻18的外底橡胶面积要小得多,更像是「骨架」一样的纹路,等于说,实际在落地瞬间,(尤其是接近地面的部分)会有更多的空间去形变,也就是更多的缓震如果你有飞电1.0的话,它前掌部分的菱形镂空也起到了一些类似的效果;
(超轻18的外底橡胶类似于骨架,隔开路面与中底。
落地瞬间,中间的空间也会提供些许缓冲感。
当然这让超轻18相比竞速鞋款,脚感更软,回弹的力对比就感觉更分散一些)
上面的这些设计,让超轻18作为一双轻量训练鞋,在缓冲性的表现非常强烈,完全不亚于很多顶级缓震慢跑鞋,自身的回弹性也让这种缓冲不会有过分的卸力感。
不过如果以竞速跑鞋(比如飞电)对比,超轻18的回弹就要稍弱一些,它也确实更适合日常训练/慢跑使用。
相对更好的缓冲,相对降低的回弹,就是超轻18中底的特性。
多提一句,如今这些超临界珠粒的发泡中底,在低温环境里同样能保持性能,而非出现明显的衰减这也是与传统eva系材料,非常明显的区别。
当然历代超轻都在春季发售,它也更适合作为夏季用鞋。
冬天穿它,可能会有点儿冻脚了。
(主观上,材质也有一个缺点,相对比较容易沾灰。晴天柏油路面15公里后,中底就有比较明显的污渍。所以需要经常擦拭它)
3、实际路跑:
一双轻快的慢跑鞋
这双超轻18完成了三种训练,27公里的长距离、15公里有氧慢跑、10公里节奏跑。
听起来有点矛盾,轻量、类似竞速鞋的鞋面脚感、轻弹的中底,但超轻18的骨子里,是双慢跑鞋?
在长距离后面几公里,回弹感几乎没有衰减感这也是如今各种超临界发泡工艺的中底,区别过去eva材质的最大进步。
主观感受,超轻的中底是更轻量、回弹更直观的boost;相比zoom x泡棉,它肯定没有那么强烈的回弹,更像是缓震跑鞋的柔软;对比自家飞电绝影产品的中底,超轻中底回弹更弱,脚感更软,速度变化间很容易分辨出两者区别。
中底足弓的稳定性不错,足弓的TPU实际面积很大,完全托住了中足部位。
鞋面的包裹支撑,兴许是超轻18最需要商榷的地方了。
前面鞋面的部分已经提到,无弹性的鞋面确实很凉爽,支撑性其实也不差,但整双鞋的包裹相比真正的慢跑鞋而言,只能算一般,倒更接近竞速鞋的感觉。
超轻18的鞋楦未必欧美,但小拇趾外侧部分,依然在长时间奔跑后,会有些压迫感买超轻18,还是得买至少大半码;
另外也是前面提到的,超轻18需要穿上时好好调节鞋带/鞋舌,才能避免脚背压迫。
对高脚背跑者而言,更宽松的系带,也会让鞋面的包裹感进一步下降。
这就是轻量透气和包裹很难两全的地方。
超轻18有着接近竞速鞋的重量、前掌和后跟的上扬角度也有直观的推进感,但骨子里中底性能的调校,让它依然是双落地很舒服的慢跑鞋。
最适合它的场景,可能是5-15公里、5-6分的有氧配速慢跑尤其是穿惯传统慢跑鞋的人,刚上脚会很惊讶缓震充裕的同时,很爽快的轻弹感。
如果配速低于4分半,超轻18的会显得稍微有些卸力。
尤其是穿过飞电等竞速鞋后,越发能感觉出两者的差异来。
(因为轻盈脚感,超轻很容易被用来对比那些速度鞋款,然而它的最适用场景,可能还是距离稍短的慢跑)
(50公里后的外底磨损情况)
超轻18未必是最轻的那双超轻系列(US 9.5约220g),但显然是有史以来缓震最出色的一双;
超轻18使用的,区别李宁竞速跑鞋的,脚感更柔软,回弹稍弱。
有点像更轻更弹的boost。
在抗衰减和抗撕裂性上要强过很多脚感更炸的pebax。
超轻18本身中底性能的调校也更接近慢跑鞋;
鞋面的轻质和透气性毫无疑问非常出色,很适合夏季跑步;
鞋面支撑性尚可,包裹性相对弱一些;
单层网面鞋舌在穿着时需要一定时间去调整才能保证舒适度,系带也要更宽松些才能防止压脚背;
可能还是得买大半码,尤其是宽脚/高脚背跑者。
有条件一定要试穿后再决定尺码;
竞速跑鞋的重量和穿着脚感,慢跑鞋的缓震回弹及中底的支撑性,超轻18可快可慢,跑长距离问题不大,但最适合的,可能还是中等距离(5-15公里)的有氧慢跑;
穿过李宁的顶级后,很容易不自觉就和超轻18来比较。
以超轻的价位,这双中底表现出的性价比是极高的(毕竟几乎只有飞电1/4的价格)。
.